PRODUCTS THROUGH TRAIN
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8539561256 郑州升达编织袋厂
      18539561256  张经理
        
        邮箱:2603571309@qq.com
        地址:郑州**区瑞达路91号
发布人:升达编织袋 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51:19
化肥编织袋作为农业生产中化肥包装的核心载体,其制造与装配流程需兼顾耐用性、密封性与印刷清晰度,以保障化肥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。以下从制造核心环节与装配关键步骤两方面,展开完整流程解析。
一、化肥编织袋核心制造流程(四大关键环节)
化肥编织袋的制造以塑料颗粒为原料,通过 “原料转化 - 结构成型 - 信息标识 - 结构密封” 的逻辑推进,核心环节包括纺丝、编织、印刷、缝制,各环节技术参数直接决定袋子的物理性能。
1. 纺丝工艺:从塑料颗粒到功能圆丝
纺丝是将高分子材料转化为可编织纤维的基础步骤,核心目标是生产出强度达标、直径均匀的圆丝,常用原料为聚丙烯(PP) (占比超 80%,性价比高、耐候性强)或聚乙烯(PE) (低温韧性好,适合寒冷地区)。
原料预处理:先将塑料颗粒筛选除杂(去除粉尘、杂质颗粒),再通过干燥机控制含水率(≤0.5%,避免熔融时产生气泡影响丝体质量);
热熔挤出:干燥后的颗粒送入纺丝机热熔仓,在 180-220℃(PP)或 160-200℃(PE)温度下熔融,熔融塑料经挤出机螺杆加压,通过模头的环形喷孔(孔径 0.2-0.5mm)挤出,形成连续的管状薄膜;
拉伸定型:管状薄膜经冷却辊(温度 20-30℃)快速冷却固化,再通过牵引机以 2-5 倍的拉伸比纵向拉伸,使分子链定向排列,提升强度,*后切割成宽度均匀的扁丝(或直接拉成圆丝),经卷绕机收卷备用;
质量控制:通过在线测径仪监控丝径偏差(≤±0.05mm),断裂强度需≥30N/tex(确保编织后承重能力),断裂伸长率控制在 15%-30%(避免过脆或过软)。
2. 编织工艺:从单丝到编织布基材
编织环节通过经纬丝交织,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编织布,是决定袋子抗撕裂、抗冲击性能的关键。
设备准备:采用圆织机(常用 4 梭、6 梭、8 梭机型,梭数越多,编织密度越高),先将纺丝环节产出的扁丝(或圆丝)分别作为经丝和纬丝,经丝通过经轴架均匀排列(经丝数量根据袋子宽度而定,如 50cm 宽袋子需经丝 80-100 根),纬丝装在梭子上;
交织编织:启动圆织机后,梭子围绕经丝做圆周运动,纬丝与经丝按 “一上一下” 或 “二上一下” 的编织规律交织,形成管状编织布(无缝)或平幅编织布(后续需焊接侧边);
参数调控:根据化肥包装需求(如 50kg 化肥袋需较高强度),调整编织密度(常用 10×10 根 / 英寸 - 12×12 根 / 英寸),网孔大小控制在 1-3mm(防止漏料,同时保证透气性),通过张力控制器稳定经纬丝张力(张力偏差≤±5%),避免编织布起皱或丝体断裂;
收卷裁切:编织布经牵引辊输送至收卷机,收卷成直径 1-1.5m 的布卷,若为平幅编织布,需通过裁切机将边缘修剪整齐,确保宽度偏差≤±1cm。
3. 印刷工艺:从空白布到信息标识袋
印刷环节需在编织布表面印上化肥品牌、型号、重量、警示语(如 “防潮、防暴晒”)、生产厂家等信息,既要清晰耐磨,又要符合环保标准(避免油墨迁移污染化肥)。
印刷方式:主流采用柔性版印刷(适配编织布表面不平整的特性,印刷精度高,速度快,适合批量生产),部分小批量订单采用丝网印刷;
油墨选择:使用聚烯烃专用油墨(与 PP/PE 材质附着力强),需符合 GB 4806.1-2016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》(即使间接接触化肥,也需避免有害物质释放),油墨固含量控制在 30%-50%(确保遮盖力,同时避免干燥后开裂);
印刷流程:先将编织布固定在印刷机放卷架上,通过导辊平整输送至印刷工位,印版滚筒(表面雕刻图案文字)蘸取油墨后,将图案转移至编织布表面,再经烘干装置(温度 60-80℃,风速 1-2m/s)烘干油墨,*后收卷;
质量检查:印刷后需检查图案清晰度(无缺笔、模糊)、套色 accuracy(偏差≤0.5mm)、附着力(用 3M 胶带粘贴后撕扯,油墨脱落面积≤5%)。
4. 缝制工艺:从编织布到成型袋体
缝制是将印刷后的编织布加工成具有开口和底部的袋体,需保证接缝强度,避免装化肥后破裂,常用缝制方式根据袋型差异分为三类:
底缝工艺:针对开口袋(顶部开口,底部密封),将编织布裁切成矩形,对折后(印刷面朝外),用工业缝纫机(常用 GK35-2 型)以双线链式针迹缝制底部,针距控制在 3-4 针 /cm(针距过稀易漏料,过密易断裂),缝线采用高强度涤纶线(断裂强度≥50N);
热合工艺:针对无缝袋(如阀口袋),通过热合机将编织布边缘加热至熔融状态(温度 180-200℃),加压贴合形成密封缝,热合宽度≥5mm(确保密封性),适合需要防潮的化肥包装;
背心袋缝制:针对手提式化肥袋(小规格,如 5kg),在袋体两侧缝制手提带(材质与袋体一致,宽度≥2cm),手提带与袋体的缝合处需加固(多缝 3-5 针),避免手提时断裂。
二、化肥编织袋装配流程(三大核心步骤)
制造完成的袋体需通过装配流程,进一步优化使用便利性,满足化肥包装、储存、运输的实际需求,核心步骤包括切割、拉绳装配、成品包装。
1. 切割工艺:标准化尺寸加工
根据化肥包装规格(如 50kg、25kg、10kg),将连续的编织布(或成型袋体)切割成统一尺寸,确保后续装配与使用的一致性。
设备选择:批量生产采用自动电脑切割机(如 XC-1200 型,切割速度 10-15m/min,精度 ±0.5mm),可预设尺寸参数(长度、宽度),自动送料、切割、收料;小批量或特殊尺寸采用人工切割机(配合钢尺定位,切割后需修剪毛边);
切割要求:切割面需平整(无毛刺、丝头外露),尺寸偏差≤±1cm(如 50kg 化肥袋常用尺寸:长 90cm× 宽 55cm,误差需控制在范围内),同时避免切割时损伤印刷图案(需将印刷面朝上,避开图案区域固定);
废料处理:切割产生的边角料(占比约 3%-5%)需集中收集,粉碎后可重新作为纺丝原料(需符合环保要求,杂质含量≤1%),实现资源循环。
2. 拉绳装配工艺:提升使用便利性
部分化肥编织袋(如敞口式袋)需装配拉绳,方便封口(防止运输过程中化肥洒落),拉绳材质与装配方式需匹配袋子用途。
拉绳选择:常用涤纶拉绳(直径 2-3mm,断裂强度≥80N)或 PP 拉绳(成本低,适合轻量包装),颜色可与袋体匹配(如红色、黑色,提升辨识度);
装配流程:采用自动拉绳装配机(如 LS-800 型),先在袋体开口边缘打孔(孔径 3-4mm,孔距 5-8cm),再将拉绳穿过孔位,两端打结固定(结扣长度≥10mm,防止脱落);人工装配时,需用打孔器手动打孔,拉绳穿过後用缝纫机加固打结处;
质量要求:拉绳装配后需平整(无扭曲、卡顿),拉动时顺畅(无卡孔现象),打结处需牢固(承受 50N 拉力时无松动),确保用户能轻松封口。
3. 成品包装工艺:保障储存与运输安全
装配完成的化肥编织袋需进行成品包装,防止储存时受潮、沾污,同时方便批量运输至化肥生产厂家。
包装方式:采用 “内塑外编” 或纯塑料膜包装,单包数量根据袋型而定(如 50kg 袋每包 20-25 个,10kg 袋每包 50 个),包装膜选用 PE 薄膜(厚度 0.05-0.08mm,具有防水性);
包装流程:将成品袋整齐堆叠(印刷面朝上,避免摩擦损伤图案),放入包装膜中,通过热收缩包装机(温度 120-150℃)使包装膜收缩贴合,或用胶带密封包装膜开口;部分高端产品采用纸箱包装(内垫防潮纸,适合出口或长途运输);
标识与储存:包装外需贴标签,标注产品规格(尺寸、承重)、数量、生产日期、批次号,储存时需放置在干燥通风的仓库(温度≤35℃,相对湿度≤60%),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塑料老化),堆叠高度≤5 层(避免底层袋子受压变形)。
三、流程优化与质量管控要点
随着化肥包装对环保、轻量化、高强度的需求提升,编织袋制造与装配流程也在不断升级:
材料升级:采用生物降解 PP 颗粒(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,减少白色污染),或在纺丝时添加抗老化剂(延长袋子使用寿命,适合户外储存);
自动化提升:引入 “纺丝 - 编织 - 印刷 - 缝制” 一体化生产线(如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),减少人工干预,将生产效率提升 30% 以上,同时降低尺寸偏差;
质量检测:在每个环节设置检测节点(如纺丝后测丝径、编织后测撕裂强度、缝制后测接缝强度),成品需通过跌落测试(装满 50kg 模拟物,从 1.2m 高度跌落,无破裂漏料)、拉力测试(袋口承受 200N 拉力,无撕裂),确保符合 GB/T 8946-2013《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》。
通过标准化的制造与装配流程,化肥编织袋可实现 “承重强、密封好、易使用” 的核心需求,为化肥产业的高效运转提供可靠包装保障。

上一篇:肥料编织袋的切割工艺是怎样的?
下一篇:没有了!